首页 图书 报纸 期刊 资讯 排行 专题

无用之书最有用

2018/02/06

01

去年年底的时候,我组建了一个读书群,招募了二十多名群员,每天早晚两次提醒群成员读书,旨在让大家养成阅读的习惯。群里也会经常讨论读书的内容,晒各自看的书,分享好的文章。

一个月下来,每天提醒大家读书的同时,我自己的阅读量也大大提升,分享读书内容的过程,也是对内容理解再输出的过程。

前天有群友和我讨论,一个月下来有什么收获?他这样说:

有,但不大。收获如下:坚持了每天读几页书;坚持了观看别人的生活,对比自己的生活,坚持了跟进群主的动向,再揣摩怎样去追上。

虽然这位群友说“收获不大”,但我作为发起人,听到这样的反馈还是比较满意的。

后来和他沟通,我说:“如果一个本来没有阅读习惯的人,加入了社群后,能够每天坚持读几页书,这不已经是很大的收获了吗?”

他想想,觉得也是,感慨:“我们很多人都想一口吃成个胖子。”

上次群里的一个妹子提问:“思维认知能力怎么快速有效地得到锻炼?”

大家纷纷回答:“没有捷径!!”妹子也表示同意。

其实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是知道的,但是面对问题时却总是会忍不住急于求成。

02

和阅读群里的小伙伴们聊天,我说感觉这段时间对听书没什么兴趣,听什么都有些听不进去,也找不到什么特别新鲜的、能让我感兴趣的内容。

以前总是如饥似渴地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去听音频:早上洗漱时、上下班路上、跑步的时候......现在耳朵里放着声音,思绪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,有时候一段音频听了三遍,都不知道讲的什么。

大家安慰我,可能只是阶段性的,过段时间就好了。

也有朋友开玩笑:是不是要求太高啊?一般内容吸引不了你了?

我这两天自己也在反思,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
后来分析,确实一般内容吸引不了我了,但原因不是内容的问题,是我自己的问题。内容依旧是很好内容,只是我有些浮躁了,总觉得不够新鲜的东西刺激不了我。

近两个月,我看的书、听的音频,基本上都是和文学不怎么沾边的,倒不是说文学不好,而是总觉得不实用,看文学书有消遣的成份,总想着以后有时间了再慢慢欣赏。

从励志到成功学,从经济到哲学类,我总是急切地想填补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短缺。

这种粗暴式的填补,读完立马会觉得自己懂了很多,看似有立竿见影的效果,但使用起来,又觉得并没有太大的用处,任何一门知识都需要扎扎实实的深入学习,这样泛泛的看几本书,只能肤浅的了解皮毛。

这种知识的快餐吃习惯了,慢慢地失去了积累的耐心。

很多懂理财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:我们往往高估了一年的收益,低估了五年的收益。

学习也是一样。

03

今天早上重听《冬吴同学会》的第一期节目,吴伯凡老师说到买彩票的心理,这种一夜暴富的想法是一种不劳而获的心理。

现在买彩票的人相对较少了,但另一种做法,其实和买彩票差不多,那就是对干货的渴求。

这个我也有深刻的了解,一篇文章标题里面加上“干货”两个字,点击阅读量会明显升高。而在简书上面,标题带有“干货”字样的文章都会特别受欢迎。

干货真的有用吗?

作为一个追求过干货的人,我现在感觉,那些所谓的干货,也只是看起来有用罢了,给人一种幻觉,真正的能力其实很难快速地提升起来,倒是养活了一帮子专门写干货的自媒体。他们是摸准了大众的心理,收智商税,发焦虑财。而那些追求干货的人,末了才发现,看了很多干货,自己依然是水货。

《冬吴》有一期节目中说,有位朋友开咨询公司,专门为那些所谓的问题公司诊脉,最后经他们提供服务的公司没见有起色的,倒是他们自己的公司上市了。

这两年,网络的发达、自媒体的兴起,人人都可以圆小时候的作家梦,于是催生了很多写作培训班,价格从几十块到几千块一期,开班的是赚了盆满钵满,但我没有看到一个大V是写作班培训出来的。

有次我和一个同学聊天,她问怎么才能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,她正准备给孩子报一个作文班。我告诉他,写作文没有速成,没有文学基础的积累,任何捷径都可能是弯路。你不让他多看课外书籍,别说作文班的老师,就是神仙也难救。

叶圣陶先生主编的《大师教语文》这本书中说,要想文章写的好,唯有多看多写。多阅读多练笔才是王道。

04

对于不想写作的朋友来说,文学作品意义何在?我其实也一直挺纳闷,我总觉得看文学作品是一种消遣,是一种享受,于生活毫无实际帮助。

所以当我觉得自己懂得的东西太少的时候,我就尽量的将时间分配在多看所谓有用的干货类书籍上面。

后来听到一位朋友的观点,我豁然开朗,他说:

一些实用的书你读了也不一定用得上,而真正用得上的,真正面临大事时能够指导你的,往往都是这些精神性的东西,一个人只有拥有强大的精神,才能指导你走好以后的每一步路。

原来文学作品的精华在此,读了这么多书,我细细回味,留下深刻印象的,还是那些文学作品。那些经典的故事情节,可以引起我们的共情;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,可以引起我们的共鸣。这些影响,是精神上的。

我想到去年花几个月的时间听完了《王立群讲史记》,虽然“浪费”了很多时间,但里面的历史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。

昨天,和一位朋友聊天,他提到XX出书了,要不要买来看?

我“粗暴”地说:这些“网红书”还是少看吧,要看就看那些死了的人写的书。

经常有朋友让我提供书单,我也建议遵循这个原则:尽量多看那些经典的,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。

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:鄂网文【2019】4555-27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:鄂字9号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:鄂B2-20120044

联系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雄楚大街268号湖北出版文化城B座5楼 联系电话:027-87679599/87679257 邮箱:cjyunrd@163.com

Copyright @ 2010-2018 Cjszcb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鄂ICP备16020266号-12

使用手机号或者邮箱注册

区域乡镇
账号
验证码
密码
确认密码
 
 
已经有账号? 马上登录

找回密码

账号
验证码
新密码
确认密码
 

意见反馈